【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教学设计】一、教材分析
《赵州桥》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内容,是一篇说明文,介绍了我国古代著名桥梁——赵州桥的建造历史、结构特点以及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重要地位。课文语言简练,内容生动,既有科学知识的介绍,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,适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激发民族自豪感。
二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- 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掌握生字新词。
-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者李春的事迹。
- 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、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方法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图文结合、小组合作等方式,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。
-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,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。
-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,激发探索历史的兴趣。
三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桥梁史上的意义。
- 难点:体会作者如何用准确、生动的语言介绍事物。
四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赵州桥图片、相关视频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关于赵州桥的相关资料。
五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展示赵州桥的图片,提问: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吗?它有什么特别之处?”
2.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,说说对桥的认识。
3. 揭示课题:今天我们一起学习《赵州桥》,了解这座古老的石拱桥。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新词,教师巡视指导。
2. 分组讨论: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?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?
3. 教师归纳总结,明确课文赵州桥的位置、建造时间、设计者、结构特点及历史价值。
(三)精读课文,深入理解(15分钟)
1. 指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,找出描写赵州桥结构特点的语句。
- 如:“桥长五十多米,有九米多宽,中间的桥洞很大,两边的桥洞小。”
- “这种设计,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。”
2. 结合图片或模型,讲解“大拱”“小拱”的结构,帮助学生形象理解。
3. 讨论交流: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“创举”?你从中学到了什么?
(四)品读语言,体会写法(10分钟)
1.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,如列数字、打比方等。
- 举例:“桥长五十多米,有九米多宽。”(列数字)
- “像弯弯的月亮。”(打比方)
2. 小组合作,仿照课文中的说明方法,试着描述一种自己熟悉的建筑物。
(五)拓展延伸,情感升华(5分钟)
1. 播放赵州桥的视频或图片,感受其雄伟壮观。
2. 提问:“如果你是李春,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座桥?”
3. 鼓励学生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之情,激发爱国情怀。
(六)作业布置(2分钟)
1.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2. 写一篇短文,介绍你家乡的一座桥,注意使用说明方法。
六、板书设计
```
赵州桥
——古代智慧的结晶
结构特点:大拱、小拱、坚固、美观
建造者:李春
历史价值: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
说明方法:列数字、打比方
```
七、教学反思(课后填写)
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、问题引导、小组合作等方式,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,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。同时,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,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。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,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