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要闻简讯 > 精选范文 >

《大学》全文及注释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大学》全文及注释希望能解答下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08 16:05:17

《大学》全文及注释】《大学》是儒家经典“四书”之一,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后由北宋儒学家程颢、程颐兄弟加以推崇,朱熹将其单独抽出,并与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合编为“四书”,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经典。《大学》以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为核心思想,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,主张通过自我完善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安定。

一、《大学》原文
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
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
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

二、注释与解读

1. 大学之道

“大学”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“大学”,而是指“大人之学”,即成人之学、君子之学。其核心在于培养道德人格,追求理想人生。

2. 明明德

明显地彰显人的内在光明品德。这里的“明德”指的是人性中固有的善良本质,需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发扬光大。

3. 亲民

有两种解释:一种是“亲爱百姓”,即关爱民众;另一种是“新民”,即使民众日新其德。无论哪种理解,都强调教育与引导的重要性。

4. 止于至善

追求最高的善,达到道德的极致状态。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,也是社会的理想境界。

5. 知止而后有定

知道目标所在,才能心志坚定。没有明确的方向,容易迷失自我。

6. 格物致知

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质,获得真正的知识。这是儒家认识论的重要观点,强调实践与思考相结合。

7.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
这是《大学》的核心理念,表明个人修养是家庭、国家乃至天下治理的基础。只有自身修养到位,才能管理好家庭,进而治理国家,最终实现天下太平。

8.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

不管身份高低,每个人都要以修养自身为根本。如果根基不稳,其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。

三、现实意义

《大学》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,但其思想对现代社会仍有深远影响。它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,倡导通过内在提升带动外在成就。在当今社会,面对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击,《大学》所提倡的“修身”理念显得尤为重要。

无论是企业管理者、政府官员,还是普通公民,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,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家庭、社会乃至国家的影响。唯有不断提升自身品德与能力,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,推动社会进步。

四、结语

《大学》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,更是一份人生指南。它提醒我们:做人要有方向,做事要有根基,修身是根本,成事是结果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回归本心,践行仁义,方能走向真正的幸福与成功。

---
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大学》中的具体篇章或与其他儒家经典的比较分析,欢迎继续交流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