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西江月辛弃疾原文及作者简介】《西江月》是词牌名,常见于宋词中,而辛弃疾则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,其作品风格慷慨激昂,情感真挚。虽然“西江月”并非辛弃疾独创的词题,但他创作的《西江月》却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。
一、辛弃疾简介
辛弃疾(1140年-1207年),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济南人,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、军事家和政治家。他生于北宋末年,自幼目睹山河破碎,立志报国。青年时期曾参与抗金义军,后来归附南宋朝廷,但因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,始终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抱负。
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,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。他的词作以豪放著称,内容多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、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。他的词风既有李白的飘逸,又有苏轼的旷达,形成了独特的“稼轩体”。
二、《西江月》原文
以下为辛弃疾所作《西江月》的代表作之一:
> 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> 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> 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
> 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
> 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。
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行走在黄沙岭途中所见所闻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,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三、赏析与意义
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悠远,体现了辛弃疾在词作中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特点。尽管他一生怀有收复失地的雄心,但在晚年隐居期间,他也逐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。
此词虽不直接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,但却在静谧的夜色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,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文人,在仕途受挫后的内心世界。
四、结语
辛弃疾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屈的精神,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《西江月》不仅是词作中的佳品,更是南宋文化的一个缩影。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腻描写,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,使后人得以在词句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文人情怀。
无论是作为一位爱国志士,还是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,辛弃疾都值得我们铭记与敬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