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山坡羊潼关怀古》教学设计3(八年级语文教案)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
- 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。
- 掌握词牌“山坡羊”的基本特点,了解元曲的风格与语言特色。
-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诵读、赏析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思想内涵。
-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
-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,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- 难点:把握元曲的语言风格,理解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深刻含义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课文朗读、相关图片、背景资料等)
- 学生预习课文,查阅张养浩的生平及元代社会背景
四、教学过程:
第一环节: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古代文人常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吗?”
引导学生说出“诗词”“散文”等,进而引出“元曲”这一形式,并介绍张养浩及其代表作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。
第二环节:整体感知(10分钟)
1. 朗读课文
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示范朗读,学生跟读,注意字音、节奏和情感基调。
2. 疏通文意
教师逐句讲解,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,尤其注意“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”等形象生动的描写。
第三环节:深入探究(20分钟)
1. 分析结构
引导学生划分全篇结构,找出写景、抒情、议论部分,体会作者由景入情、由情入理的写作思路。
2. 品味语言
分析“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等句子,感受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
3. 理解主旨
引导学生思考: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结合历史背景,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。
第四环节: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联系现实
讨论:在当今社会,是否还存在“百姓苦”的现象?我们应如何关注民生、关爱社会?
2. 比较阅读
对比《过秦论》《赤壁赋》等作品,探讨不同时期文人对国家兴亡的态度与表达方式。
第五环节: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总结课文内容,强调作者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,鼓励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精神力量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背诵全文,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2.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理解与感悟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——张养浩
一、写作背景:元代社会动荡,百姓苦难
二、内容结构:写景 → 抒情 → 议论
三、语言特色:形象生动,情感真挚
四、中心思想:忧国忧民,关注民生
```
七、教学反思(教师自评):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。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,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,今后可加强互动环节的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