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伤仲永经典练习】《伤仲永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,深刻揭示了“天赋虽好,不教则亡”的道理。这篇文章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,也成为许多学生练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经典材料。
在学习《伤仲永》的过程中,学生常常需要完成一些经典的练习题,包括字词解释、句子翻译、内容理解以及主旨分析等。这些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,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。
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练习形式:
一、词语解释
1. 隶:属于,隶属。
2. 扳:通“攀”,拉,牵。
3. 宾客其父:把他的父亲当作客人来招待。
4. 利其然:认为这样有利可图。
5. 受于人者:从别人那里得到的(知识)。
二、句子翻译
1. 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,不使学。
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,于是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访同乡的人,不让仲永学习。
2. 仲永之通悟,受之天也;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
仲永的聪明才智是上天赋予的,他的天赋远远超过了普通人才能。
3. 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。
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普通人,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应有的教育。
三、内容理解
1. 文章通过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?
答:文章说明了即使一个人有天赋,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培养,最终也会失去原有的才能,甚至沦为平庸之人。
2. 作者对仲永的父亲持怎样的态度?为什么?
答:作者对仲永的父亲持批评态度。因为父亲只顾眼前利益,不让仲永接受教育,导致他失去了发展的机会。
3. 你如何理解“受之天”和“受之人”的关系?
答:“受之天”指的是天赋,“受之人”指的是后天的教育和努力。两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四、主旨归纳
《伤仲永》通过一个真实而令人惋惜的故事,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。它提醒我们,天赋只是成功的起点,真正的成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。
总之,《伤仲永》不仅是一篇文言文佳作,更是一则发人深省的人生寓言。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练习,学生不仅能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,更能从中汲取深刻的做人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