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聊斋志异之乔女》原文及译文】《聊斋志异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,作者蒲松龄以奇幻、讽刺与人性探讨为笔触,描绘了众多鬼怪、狐仙与人间故事。其中,《乔女》一章,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命运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与抉择,情节曲折,寓意深远。
原文:
乔女者,齐人也。少孤,寄养于母家。其母性严,女不胜其苦,遂逃去。适遇一少年,年可二十,风度翩翩,见女泣,问之。女告以故,少年怜之,收留于家。久之,女感其恩,遂与其同居。然女心未忘前夫,每夜思之,泪湿枕席。
一日,女梦中见前夫,呼曰:“汝何不归?”女惊醒,叹曰:“吾心已属他人,岂可复念旧人?”遂与少年情笃,生一子。然天有不测,少年病卒,女悲痛欲绝,日夜啼哭。邻里皆哀之。
后数年,女独居,终日闭门不出。忽有一老僧至,谓女曰:“汝心未净,何不入佛门?”女曰:“吾无心矣。”僧曰:“若真无心,何以常思旧人?”女默然。遂随僧出家,法号“慧空”,终日诵经礼佛,不问世事。
译文:
乔女是山东人,自幼失去双亲,寄居在母亲家中。她的母亲性格严厉,乔女忍受不了这种生活,便偷偷离开了家。她遇到了一个年纪约二十岁的年轻人,风度翩翩,看到乔女哭泣,便上前询问原因。乔女将事情告诉了他,年轻人同情她,于是把她带回家中收留。
时间久了,乔女感激他的恩情,便与他结为夫妻。然而她心中仍怀念着从前的丈夫,每当夜晚独自一人时,便会思念不已,泪水浸湿了枕头。
有一天夜里,乔女梦见自己的前夫,前夫呼唤她说:“你为何不回来?”她惊醒后感叹道:“我的心已经属于别人了,怎能再想起旧人?”于是她与这个年轻人感情深厚,生下一个孩子。但天意弄人,年轻人后来生病去世,乔女悲痛欲绝,日夜哭泣,邻居们都很同情她。
几年之后,乔女独自一人居住,整天关门不出。有一天,一位老和尚来到她家,对她说:“你的内心还未清净,为什么不皈依佛门呢?”乔女回答说:“我已经没有心思了。”和尚说:“如果你真的没有心思,为何还常常思念旧人?”乔女沉默不语。最终,她跟随和尚出家,法号“慧空”,从此每天诵经礼佛,不再过问尘世之事。
简评:
《乔女》一文通过乔女的情感经历,展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。她从逃避现实到接受现实,再到最终寻求心灵的解脱,体现了蒲松龄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。文章语言简练,情节紧凑,人物形象鲜明,是《聊斋志异》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。
此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蕴含着对人生、爱情与信仰的思考,值得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