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两只笨狗熊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《两只笨狗熊》
二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通过故事理解“笨”字的含义,了解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及其后果。
2. 语言目标:能够复述故事中的简单情节,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目标: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,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。
三、活动准备:
- 故事图片或绘本《两只笨狗熊》
- 简单的道具(如小熊头饰、篮子等)
- 背景音乐(轻松愉快的儿歌)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:“小朋友,你们知道什么是‘笨’吗?有没有听过‘笨狗熊’的故事?”引导幼儿思考,并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。
2. 故事讲述(10分钟)
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《两只笨狗熊》的故事,配合图片或动作表演,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。故事内容大致如下:
从前有两只狗熊,它们总是喜欢争抢东西。一天,它们看到一只蜜蜂在采蜜,便想把它抓来当宠物。可是,它们太笨了,一个去追蜜蜂,另一个却把蜂蜜罐子打翻了。最后,它们不仅没有得到蜜蜂,还弄丢了蜂蜜,成了大家的笑柄。
3. 讨论与互动(8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:
- 为什么说它们是“笨”狗熊?
- 它们做了哪些错误的事情?
- 如果你是它们,你会怎么做?
鼓励幼儿大胆发言,表达自己的想法,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。
4. 角色扮演(7分钟)
请几名幼儿戴上头饰,扮演故事中的两只狗熊和其他角色(如蜜蜂、小动物等),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。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,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兴趣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总结故事的寓意:“我们要学会动脑筋,不能只凭冲动做事。”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情况,如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处理。
五、活动延伸:
-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绘本,供幼儿自由阅读。
-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这个故事,并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六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导入、讨论互动、角色扮演等方式,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、发展思维。教师在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积极思考,避免直接灌输答案,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。
备注: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安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