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治疗室管理制度2】为确保治疗室的规范运作,保障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,提升护理工作效率,特制定本治疗室管理制度。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治疗操作的区域,包括但不限于注射、换药、配药等日常护理工作。
一、人员管理
1. 治疗室内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,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操作技能。
2. 所有进入治疗室的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、口罩及帽子,保持个人卫生。
3. 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治疗室,特殊情况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入。
二、物品与药品管理
1. 治疗室内的药品、器械、敷料等应分类存放,标识清晰,定期检查有效期,杜绝使用过期或变质物品。
2. 药品应按类别、用途分开存放,高危药品应单独保管,并设置警示标志。
3. 治疗用具如针头、输液器、棉签等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,防止交叉感染。
三、操作规范
1. 所有治疗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“三查七对”制度,确保患者身份、药物名称、剂量、浓度、用法、时间、途径准确无误。
2. 注射、换药等操作应在清洁、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,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,必要时佩戴手套。
3. 操作结束后,及时清理现场,处理医疗废物,确保环境整洁。
四、环境与卫生管理
1. 治疗室每日应进行两次以上清洁消毒,地面、桌面、器械台等应定期擦拭,保持无尘、无杂物。
2. 治疗室应配备有效的消毒设备,如紫外线灯、消毒柜等,并按规定定期使用和维护。
3. 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因密闭空间导致细菌滋生。
五、安全管理
1. 治疗室应设有应急处理流程,针对突发情况如药物过敏、意外伤害等,应有明确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。
2. 所有急救药品和设备应处于备用状态,定期检查并记录使用情况。
3. 工作人员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,定期参加安全培训,提高应急处理能力。
六、记录与监督
1. 治疗操作应详细记录,包括患者信息、用药情况、操作时间、执行人等,便于追溯与管理。
2. 治疗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,确保制度有效执行。
3.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,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,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应责任。
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。各相关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,共同维护治疗室的安全、有序与高效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