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材料中,古文篇目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。其中,《梁书·裴子野传》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传记,不仅语言精炼、内容丰富,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。本文将对《梁书·裴子野传》进行原文呈现,并附上通俗易懂的翻译,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篇章。
原文:
裴子野,字几原,河东闻喜人也。少有志操,不妄交游。年十岁,能属文。父友张融见而异之,曰:“此儿非常人也。”及长,博学多通,尤善辞章。仕梁,为太子中舍人。时太子好游猎,子野上疏谏之,言辞恳切,太子感其诚,遂止。
后迁至秘书丞,掌图书典籍。性清廉,不营产业,俸禄皆散之亲族。时人称其德行,士林推重。尝谓人曰:“吾所欲者,不过一卷书、一杯酒而已。”其淡泊之志,可见一斑。
卒于官,年五十余。朝廷追赠光禄大夫,谥曰“贞”。
翻译:
裴子野,字几原,是河东闻喜人。他从小就志向坚定,不随便与人交往。十岁时就能写文章。他的父亲的朋友张融看到他后感到非常惊讶,说:“这个孩子不是普通人。”长大后,他博学多才,尤其擅长文学创作。他在梁朝做官,担任太子中舍人。当时太子喜欢打猎游玩,裴子野上奏劝谏,言辞诚恳,太子被他的真诚所感动,于是停止了这种行为。
后来他升任秘书丞,负责管理图书典籍。他性格清廉,不追求财富,所得的俸禄都分给了亲戚朋友。当时的人称赞他的品德,士人们也很推崇他。他曾对别人说:“我所想要的,不过是一本书、一杯酒罢了。”他淡泊名利的心志由此可见。
他在任上去世,享年五十多岁。朝廷追封他为光禄大夫,谥号为“贞”。
结语:
《梁书·裴子野传》通过简短的文字,刻画了一个品德高尚、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形象。裴子野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,更以清廉正直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尊敬。对于初中生来说,这篇文章不仅是古文学习的好材料,更是修身立德的典范。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,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