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材分析
《尊严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,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故事。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、动作和神态,展现了哈默坚持自尊、自立的精神品质。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尊严的内涵,并学会尊重他人。
二、学情分析
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,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。因此,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感悟尊严的意义。
三、教学目标
1. 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.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3. 了解尊严的含义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。
难点:理解尊严的含义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五、教学过程
(一)复习导入
1.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《尊严》的第一部分,请同学们回忆一下,哈默是一个怎样的人?
2. 学生回答后,教师总结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。
(二)精读课文
1.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,思考:
(1)当杰克逊大叔问哈默是否愿意干活时,哈默是怎么回答的?
(2)哈默为什么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?
2.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,并派代表发言。
3.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行为动机,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。
4.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,进一步感受哈默的坚定态度。
(三)拓展延伸
1. 讨论:如果你是哈默,你会怎么做?为什么?
2. 结合生活实际,谈谈你对尊严的理解。
(四)课堂小结
1.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。
2.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尊严的人。
六、作业布置
1. 把《尊严》的故事讲给家人听。
2. 写一篇关于尊严的小短文。
七、板书设计
尊严
哈默——自尊自强
杰克逊大叔——善良、尊重他人
八、教学反思
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尊严的含义,并能从哈默身上学到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。但在教学过程中,还需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,增强教育的实效性。